一位印度網友在全球問答網站Quora上拋出投資發展 了一個問題:
印度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豐富的勞動力投資發展 ,并且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深受歐美國家的青睞,為什么中國的投資者卻似乎正在放棄這塊“擺在眼前的蛋糕”?
這個問題觸及了一個核心矛盾,即印度的巨大潛力和外國投資的實際猶豫投資發展 。
一位韓國網友的回答揭開了冰山一角投資發展 。
他指出,去印度投資設廠,遠非想象中那么簡單投資發展 。
印度方面常常要求投資發展 ,不僅是成品的組裝廠要建在本地,還必須將整個產業鏈,包括上游的零件工廠,全部搬遷到印度
手機行業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要求看似是在為本國謀求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對于投資者而言,這無異于一場豪賭投資發展 。
它意味著企業需要放棄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的供應鏈,將所有雞蛋都放進印度這一個籃子里,承擔著極高的沉沒成本和運營風險投資發展 。
這種“要么全來,要么別來”的姿態,與其說是招商引資,不如說是一種強制性的產業移植,其背后隱藏的控制欲和不安全感,足以讓任何精明的資本望而卻步投資發展 。
法國和日本網友的看法直指營商環境的核心——信任 投資發展 。一位在印度經商23年的法國高管感嘆,自己至今仍處于“學習階段”。
這句無奈的自嘲背后,是印度商業環境中層出不窮的制裁手段和變幻莫測的政策風險投資發展 。
而日本網友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投資發展 ,印度人的字典里,“雙贏”就是“印度贏兩次”
他們既想要外國的技術和資本投資發展 ,又不愿意外國企業在本國市場賺錢、占有份額,總想把所有好處都獨吞
這種出爾反爾、政策不穩定的做法,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即便面對比東南亞更廉價的勞動力,也不愿前往印度的根本原因之一投資發展 。
商業合作的基石是契約精神和穩定預期投資發展 。
如果投資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投資發展 ,合作方總想著如何“關門打狗”,那么所謂的優惠政策就如同海市蜃樓,毫無吸引力可言,這讓投資者感到極度不安
一位英國網友的回答打破了“人口眾多等于市場龐大”的美好幻想投資發展 。
他提到,印度雖然人口基數巨大,但有相當一部分人處于消費能力的灰色地帶,無法真正帶動市場投資發展 。
因此,真正具備消費能力的有效市場,其實比想象中要小得多投資發展 。
這戳破投資發展 了許多投資者對于印度“十億級市場”的迷思
一個國家的市場潛力,最終要看其國民的實際購買力投資發展 。
如果大部分人口僅能維持溫飽投資發展 ,而無法成為工業產品的消費者,那么龐大的人口就只是一個數字,無法轉化為真實的商業利潤
對于依賴規模效應的現代制造業而言,這種有效市場的萎縮是致命的投資發展 。